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
江豚歸來 |
參評項目 |
新聞紀錄片 (電視) |
|
體裁 |
? |
|||
語種 |
中文 |
|||
作者 |
集體 |
編輯 |
集體 |
|
原創(chuàng)單位 |
南昌市廣播電視臺 |
刊播單位 |
南昌市廣播電視臺 |
|
刊播版面 |
新聞綜合頻道 |
刊播日期 |
2022-12-25 18:10 |
|
字數(shù)/時長 |
0:34:41 |
|||
采編過程 |
紀錄片《江豚歸來》通過講述長江生態(tài)保護中,人類與長江江豚從對立到共生、從爭斗到保護的故事,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重要指示精神,生動宣傳黨中央、國務(wù)院“為全局計、為子孫謀”作出的長江“十年禁漁”重大戰(zhàn)略部署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效。作為中宣部國際傳播局“Z世代”重點項目,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該片緊扣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宜昌長江江豚救援、鄱陽湖百年一遇的干旱、我國最大規(guī)模長江江豚遷地行動等新聞事件,向全球展現(xiàn)30年來特別是近10年來,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的“中國模式”“中國經(jīng)驗”,構(gòu)建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長江江豚是世界上公認最難拍攝的鯨類動物。攝制組克服時空跨度大、拍攝難度高等難題,歷時兩年,走訪長江中下游5省8個城市及鄱陽湖、洞庭湖流域,采訪拍攝25位國內(nèi)外權(quán)威專家及相關(guān)人物;首次運用水下攝影、高速攝影等新技術(shù)手段,拍攝及搜集4096G江豚影像素材,其中有許多是從未公開的珍貴歷史影像。關(guān)于長江江豚的“戀愛”“出生”“啼哭”“情感”“爭食”等近十個“歷史首次”影像在片中得以呈現(xiàn),填補了長江江豚科研保護的影像空白。 |
|||
社會效果 |
紀錄片《江豚歸來》在央視總臺紀錄頻道(CCTV9)黃金時段以及美國天下衛(wèi)視等平臺播出。人民日報、新華社、“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光明日報、工人日報、中新網(wǎng)、澎湃新聞等30多家權(quán)威媒體刊登相關(guān)稿件705篇;相關(guān)短視頻在CCTV紀錄、央視頻、芒果TV、愛奇藝、優(yōu)酷、騰訊、B站、JiangxiChina海外賬號等主要媒體平臺發(fā)布,同名微博話題閱讀量超1億人次,相關(guān)視頻累計播放量突破千萬次。該片在美國、西班牙、日本、墨西哥、韓國等國媒體平臺刊播,得到美國、墨西哥、巴西、南非、緬甸等全球其他六種小型鯨類保護國家科學家的關(guān)注,表示通過該片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長江江豚“遷地保護”計劃的實施過程,對全球其他瀕危小型鯨類動物保護有積極借鑒作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電視藝術(shù)委員會專門就紀錄片《江豚歸來》在北京舉行專家研討會,與會專家認為該片以觀照時代的全景視角、珍貴豐富的影像記錄、多元動人的紀實敘事,向世界展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方案。該片獲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2年第四季度優(yōu)秀國產(chǎn)紀錄片,中國廣播電視大獎2021-2022年度廣播電視節(jié)目獎初評電視節(jié)目專題類一等推薦作品,第三十屆江西新聞獎一等獎。 |
|||
初評評語 |
該紀錄片以三重價值抒寫新時代的生態(tài)文明故事,是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生動讀本,是地方媒體參與國家戰(zhàn)略宣傳的可貴案例。凝練的思想價值。通過展現(xiàn)長江“十年禁漁”階段性成效,深刻闡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發(fā)生的歷史性、轉(zhuǎn)折性、全局性變化。講述了政府部門、科研人員、退捕漁民、民間志愿者齊心守護長江江豚這一極危物種的偉大壯舉,展現(xiàn)人與大自然從爭斗到保護再到共生的故事。豐厚的學術(shù)價值。通過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權(quán)威機構(gòu)的深度合作,與“十年禁漁”首倡者、中科院院士曹文宣等專家深入交流,片中首次對外公布世界領(lǐng)先的長江江豚聲學、行為學、繁殖生理學等科研成果,解讀長江江豚“就地保護”“人工繁殖”“遷地保護”的“中國方案”對世界小型鯨類保護的啟示。獨到的影像價值。全球獨家影像記錄長江江豚出生、交配、懷孕、哺育、死亡的全生命周期。揭秘野生長江江豚妊娠及分娩全過程、野生長江江豚繁殖生理行為以及江豚幼崽出生后的第一聲啼哭。首次披露白鱀豚的珍貴影像資料以及中國遷地保護30年來的重要歷史資料畫面,首次呈現(xiàn)世界唯一鯨類遷地保護從探索走向成功的生動案例。 |
|||
集體人員名單 |
||||
作者(主創(chuàng)人員) |
集體(李良生、王慶、魏翔、陳茜、李天雄、梅江波、馬明吉、丁志彬、王友志、余宏輝、張雪川) |
|||
編輯 |
集體(魏翔、彭金鴻、閔江、盛夏、葉迪超、吳晏子、胡君、杜文、萬莛鈺、蔡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