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報紙、通訊社新聞專欄代表作基本情況【上半年】
?
上半年代表作標題 |
持續(xù)增收,哪些短板待補齊——疫情沖擊下的農民增收調查(上) |
發(fā)表日期 |
2020-04-13? |
作品評介 |
該報道緊扣中心工作,及時回應社會熱點、難點,編輯與記者的前期準備充足、調研深入、采訪扎實。在疫情防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zhàn)脫貧攻堅三個大主題的“疊加”中,編輯與記者通過努力踐行“四力”,寫出了“冒著地氣”“沾著露珠”的鮮活深度報道,不僅探討眼前的助農增收工作,更著眼長遠,為增強農業(yè)、農村長期抗風險能力、完善防“返貧”長效機制,提出了好建議,展現了黨報編輯與記者的為民情懷和新聞專業(yè)素養(yǎng)。 |
采編過程 |
在2020年春耕農事關鍵期,浙江日報編輯與記者密切關注農民增收情況,策劃了獨立調查類報道《疫情沖擊下的農民增收調查(上、下)》。 |
全媒體傳播實效 |
報道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回應群眾關切熱點,刊發(fā)后線上、線下傳播運營,均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在浙江新聞客戶端的點擊量達到342598,新華網等央媒網站,新浪等新聞門戶網站,中國寧波網、溫州新聞網等省內各地新聞網站紛紛轉載。 |
社會效果 |
報道引發(fā)了不少扶貧干部、低收入農戶的共鳴,意見建議得到了浙江省農業(yè)農村廳、相關地方政府的采納和重視,為浙江農民增收、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起到了積極作用。 |
?
?
上半年代表作作品內容
?
上半年代表作標題 |
持續(xù)增收,哪些短板待補齊——疫情沖擊下的農民增收調查(上) |
上半年代表作文字稿 |
編者按:疫情沖擊給農民增收帶來影響,目前,各地正在積極采取措施助農增收。本報記者在麗水、衢州、溫州、臺州、杭州多地調查發(fā)現,農民增收的模式渠道、方式方法面臨新情況、新問題,產業(yè)、人才、資金、技術的瓶頸亟待解決;尤其是低收入農戶增收,對政策的精度、產業(yè)扶貧的力度和幫扶工作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報調研組 山間的明前茶來不及采摘,田頭急需的農資運不進村;上萬名縉云燒餅師傅“賦閑”在家,數千常山阿姨面臨降薪…… 記者在我省多地調查發(fā)現,受疫情影響,一季度部分地區(qū)農業(yè)生產、經營受到干擾;農民返崗復工、外出經商,出現了延遲狀況,增收面臨壓力。 去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萬元,已經連續(xù)35年領跑全國。但此次疫情帶來的影響,仍凸顯了農業(yè)產業(yè)結構不夠多元、農民就業(yè)方式不夠多樣、就業(yè)渠道不夠開闊、農村各類人才短缺等現象。 其實,產業(yè)、人才、資金、技術等問題正是我省鄉(xiāng)村振興、農民進一步增收奮斗進程中面臨的瓶頸。今年我省提出“為發(fā)展聚力、為企業(yè)賦能、為小康增色、為治理提效”的“四為”工作導向,主要內容就有鄉(xiāng)村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農民可持續(xù)增收,確保廣大農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補齊短板,既是疫情過后我省加快恢復農業(yè)生產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的關鍵之舉。 品種單一暗藏風險 ——增加種植品種,延長加工鏈,拓展銷售渠道 茶葉、楊梅、椪柑、竹筍……我省各地都有獨具特色的農產品,并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效應,去年全省農產品銷售額達到122.88億元,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面對疫情,本是特色的產業(yè)卻暗藏了風險,品種單一性,讓不少特色農產品從種植、管理到銷售,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抵御風險的免疫力還不夠強大。 茶葉是縉云縣胡源鄉(xiāng)的支柱產業(yè),該鄉(xiāng)茶葉種植面積8000余畝。全鄉(xiāng)1.5萬余人,幾乎家家種茶。僅茶葉一項,農民人均就能增收5000余元。但今年早茶抽芽時節(jié),銷路不暢,原本往年價格超過60元一斤的明前茶青,現在40元都沒人來收。 桐廬瑤琳鎮(zhèn),是著名的早竹筍產區(qū),上萬畝早竹筍滯銷,價格從去年同期的每斤20多元降至2元左右。仙居楊梅聞名遐邇,總種植面積13.8萬畝,原本預計年產值能超過7億元。但受疫情影響,今年楊梅修枝、施肥等春季管理工作,比往年推遲了半個月,楊梅有減產風險,農民種楊梅的收入打上了問號。 “特色農產品,往往是一鎮(zhèn)一村集中打造的產業(yè),容易形成規(guī)模效應、品牌效應?!焙脆l(xiāng)黨委書記丁偉華說,“但另一方面,‘雞蛋都在一個籃子里’也導致在面對災害時,抗風險能力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p> 這段時間,許多農戶、鄉(xiāng)鎮(zhèn)干部開始重新審視所在地區(qū)的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試圖通過增加種植品種,延長特色產品的加工鏈,拓展更多的銷售渠道,來對沖因為疫情帶來的損失。 比如在胡源鄉(xiāng),通過工藝更新,茶葉從賣一季到賣全年。今年,鄉(xiāng)里聯合轄區(qū)內的茶葉企業(yè)仙都黃貢公司,捕捉市場熱點,研發(fā)推出新品種“工藝白茶”。該新品種的出現打破了原先第一批茶青“供不應求”,但第二、第三批茶青“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且用夏茶、秋茶也可制作;同時“工藝白茶”具有鮮爽甘醇、儲藏時間長、藥效性能佳等特點,市場潛力巨大?!皸壊伞钡哪┢诓枨鄬崿F“變廢為寶”,有望幫助農民實現畝產值增收3000元以上,疫情導致的春早茶損失可以從春晚茶、夏茶以及秋茶中補回來,為農民提供了可靠保障。 增加種植品種,讓特色農產品從賣一樣到種多樣轉變。“幸虧在葡萄地里套種了一季芥菜,可以彌補一點損失?!笨N云雙溪口鄉(xiāng)東里村村干部項喜東有些慶幸。東里村是有名的葡萄種植村,近兩年,市場葡萄品種越來越趨同,價格波動大。去年,為了助農增收,村里在葡萄地里套種了30畝芥菜。芥菜搶收腌制后已被訂購,預計能增收15萬元。套種芥菜,降低了疫情期間農資進入受限、葡萄管理跟不上,帶來的減產損失。 銷售渠道窄,是阻礙農產品銷售的又一個瓶頸問題。許多特色農產品往往在一地大規(guī)模種植,但在采收時節(jié),傳統(tǒng)銷售渠道一旦受阻,往往造成產品積壓,價格“踩踏”。 這種現象在疫情期間集中顯現,衢江的椪柑、常山的胡柚、永嘉的茶葉、桐廬的竹筍等均因上門收購、線下零售基本停滯,導致價格直線下滑。 這次疫情,讓一些農民對網絡銷售渠道有了新的認識。比如,以前“叫好不叫座”的浙江“網上農博”平臺,成了大家的“香餑餑”??N云不少農戶聯系了縣農業(yè)局,想要通過“網上農博”銷售茶葉、芥菜、鴨蛋等農產品。但“網上農博”要一定的資質和規(guī)模,只能解決一部分大戶的銷售需求。 為此,各縣也調動起各類資源,利用各電商平臺、直播平臺、社交網絡,拓展線上銷售渠道,以惠及更多農戶。 在桐廬,當地組建了由農業(yè)企業(yè)、電商平臺、配送公司在內的“食材保障聯盟”,網上銷售,開展同城配送行動,累計銷售農產品8萬余斤。 在衢江區(qū),副區(qū)長、鄉(xiāng)鎮(zhèn)干部、村支書則在淘寶、拼多多、抖音等平臺上,變身“帶貨員”,開拓線上市場,累計銷售柑橘200余萬斤。 疫情期間,網絡為不少手握優(yōu)質農產品的農戶打開了新通道。這扇大門不會因疫情結束就關上,線上銷售將成為不少農戶增加農產品銷售收入的新選擇。 工資、經營收入變量增多 ——練好產業(yè)內功,擴大品牌效應 資源稟賦一般的浙江,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能領跑全國,這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農民外出務工、經商,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等多渠道的增收方式。為此,浙江還收獲了一批享譽全國的品牌,比如“縉云燒餅”“常山阿姨”等。 但今年,無論是縉云的燒餅師傅,常山的家政阿姨,還是在村里辦民宿的村民,收入都受到了影響。 據統(tǒng)計,縉云縣一共有1.9萬余名燒餅師傅在外做燒餅?!耙粋€燒餅桶,一年20萬”,這在縉云是很尋常的事。但今年,以縣里著名的燒餅村岱石村為例,燒餅師傅們直到3月20日才陸續(xù)準備出門,“店開了也只能做外賣,燒餅要現做現吃,外賣不好吃沒人要?!痹谏虾W鰺灥拇迕袷Y連文說,今年前兩月收入減少了至少3萬元。 常山是勞務輸出大縣,縣里家政從業(yè)人員有7000余人,長期在外就業(yè)4000余人,去年月均收入6000余元。目前,隨著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常山阿姨”的市場行情逐步恢復,但義烏、溫州等地受整體經濟形勢影響,普通家政員薪資下降10%左右。 疫情期間,燒餅鋪沒有開張,民宿、農家樂停業(yè),阿姨無工可做,但大家都沒有閑下來,許多人都在為復工復產以更好的狀態(tài)回歸做準備,“要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出門務工不易,外出經商也受阻,但認準的路大家都堅持要走下去,多年積累下來的品牌不能丟。 “燒餅是縉云堅持多年的富民產業(yè),面對坎坷,更要做好內功?!苯螘r間,縉云燒餅品牌建設辦公室繼續(xù)推進燒餅產業(yè)標準化建設,并在更大的范圍內做好營銷。今年元旦,某千萬粉絲的美食博主,新年第一餐就做了縉云燒餅,引來了大流量。這背后是縉云人長期以來對燒餅產業(yè)的營銷推動。今年,通過標準化打造,縉云菜干、小麥種植、縉云燒餅桶等原輔料供應等已經實現本土基地化建設,縉云燒餅的品質將更上一個臺階。 面對疫情,常山阿姨事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則聯合常山縣人社局,為阿姨們推出了“家政網課”,通過釘釘直播、微信授課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將停工的收入淡季轉化成學習旺季,為疫情結束后家政員快速就業(yè)上崗積累技術資本。“阿姨的能力越強,常山阿姨的牌子就越響,大家的薪資水漲船高?!背I桨⒁淌聵I(yè)發(fā)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鄉(xiāng)村發(fā)展的重要載體,農民增收的錢袋子,鄉(xiāng)村旅游也沒有因為疫情停下繼續(xù)發(fā)展的腳步。雖然一季度生意慘淡,但不少不管是從業(yè)的農戶,還是鄉(xiāng)鎮(zhèn)干部,仍然看好它的發(fā)展前景。 每年的3月中旬,是縉云縣雙溪口鄉(xiāng)舉辦杏花節(jié)的日子,此前鄉(xiāng)里已舉辦了9屆,吸引了一批忠實的賞花粉絲。鄉(xiāng)里的民宿、農家樂、農產品銷售,因為花期而被帶熱。 但今年為了避免人群聚集,線下的杏花節(jié)停了。鄉(xiāng)里把第十屆賞花節(jié)從線下轉到了線上,推出網絡杏花節(jié),喊出了“云賞花,把整個春天送給你”的口號。據統(tǒng)計,云賞花吸引了300多萬的點擊量,有網友打出彈幕,“一定要在疫情結束后,回到雙溪口鄉(xiāng)看花賞景、品美食”。 “杏花節(jié)熱度不減,雙溪口鄉(xiāng)的吸引力就仍然在?!编l(xiāng)黨委書記王華云談了堅持要辦杏花節(jié)的原因。他認為鄉(xiāng)村旅游的消費需求依然旺盛,作為一個農業(yè)鄉(xiāng)鎮(zhèn),雙溪口擁有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詩意的山水元素、獨特的民俗風情、慢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農產品原產地的優(yōu)勢。這些都將是人們在疫情過后放松、消費的首選項。 各類人才愈發(fā)稀缺 ——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但求所為 人才是鄉(xiāng)村振興的關鍵,是帶動農民增收的“領頭雁”。疫情期間,我省部分鄉(xiāng)村老齡化、空心化,基層農技人員缺乏等問題進一步凸顯。鄉(xiāng)村只有留得住人,才經得起風險考驗,增收才有保障。 武義縣三坑口村掩映在綠水青山中,如今,年近五旬的茶廠老板張華沛,是常住在村子里最年輕的人。這兩年,每到茶葉采摘季,他都苦于找不到工人?!稗r村勞動力轉移和素質結構性下降,讓招人的成本越來越高?!睆埲A沛說,自己投資已逾千萬,但做農業(yè)的熱情卻在慢慢消磨,疫情期間感觸更深。 桐廬莪山鄉(xiāng)禽洪禽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陳建洪也有同感,不過他缺的是愿意扎根農村的經營管理人才。春節(jié)期間,公司積了25噸雞蛋銷不出去。但女兒一回來幫忙,形勢就不一樣了,她通過“網上農博”平臺,順利將庫存銷售一空。陳建洪說,每年到公司打零工的村民也有100多位,但年齡基本在60歲上下。眼下,新平臺、新需求、新模式層出不窮,他越來越感覺自身理念局限,“就希望女兒能留下來幫忙?!?/p> 農業(yè)企業(yè)發(fā)展離不開人才,田頭的農民則需要技術的“賦能”。 武義縣大溪口鄉(xiāng),因為省農科院專家盧華兵的到來而發(fā)生改變。去年他帶來的水果玉米,一上市就成為市場的“新寵”。但今年全鄉(xiāng)村民巴望著的30萬株水果玉米苗,因疫情期間盧華兵無法趕到田頭,而受到耽擱。最后,輾轉多人,農民才拿到種子,育出了秧苗?!耙x用新品種,發(fā)展高效農業(yè),農技員離不了?!编l(xiāng)干部徐發(fā)仁說。 “人的回歸”最為關鍵,去年我省發(fā)布文件,提出要實施“兩進兩回”戰(zhàn)略,讓“科技進鄉(xiāng)村、資金進鄉(xiāng)村、青年回農村、鄉(xiāng)賢回農村”。這是破解鄉(xiāng)村要素制約、加速資源要素流向農村、推動農業(yè)農村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可喜的是,各地已在積極轉變人才的理念,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但求所為。 比如,縉云縣對偏遠的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特別選派了年輕干部,疫情期間他們經受住了考驗。在胡源鄉(xiāng),90后扶貧專員鄭超,疫情期間為低收入農戶講解政策,上門服務,成了大家的好朋友。為了破解農戶茶葉銷售難,鄭超還和同事們手繪了一份“茶葉地圖”,圖上茶葉品種、產量、分布區(qū)域一目了然。茶商來到胡源,按圖索驥就能上門到農戶家中,快速完成采購。 最近,縉云又成立15支農業(yè)服務隊,為鄉(xiāng)村提供常態(tài)化服務,擺脫疫情影響。服務隊配備若干名技術專家和年輕干部,他們分別聯系一個村、一個農業(yè)經營主體、一個農業(yè)產業(yè)基地(種養(yǎng)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服務隊上門提供技術指導,拓展銷售渠道,帶動農民增收。 疫情過后,桐廬決定在扶持傳統(tǒng)農業(yè)的同時,政策制定上將更加注重“新農民”的培養(yǎng)。一方面,縣里主動與農業(yè)院校協作,為年輕人深入農村,創(chuàng)造條件搭建平臺。另一方面,重點培養(yǎng)種養(yǎng)大戶、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青年、合作社帶頭人、村干部等,讓農村有更多的“原生專家”。 在武義,張華沛或許不用擔心太久,縣里在3月底,已確定把“鄉(xiāng)村人才振興”作為一個重要的實踐課題來執(zhí)行。縣委、縣政府將依托鄉(xiāng)賢,全力打通科技、資本、人才等要素“下鄉(xiāng)”通道,讓更多的年輕人安心下鄉(xiāng)、扎根鄉(xiāng)村,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農村發(fā)展。 ?。ū緢笥浾?裘一佼 施力維 沈晶晶 徐子淵 于山 通訊員 劉斌 李增煒 錢凌蕓) |
?
?
下半年代表作標題 |
文泰高速公路通車,浙江進入陸域“縣縣通高速”時代?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 |
發(fā)表日期 |
2020-12-23? |
作品評介 |
文泰高速項目是浙江省實現“十三五”陸域“縣縣通高速”目標的最后節(jié)點工程,是浙江交通發(fā)展歷史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通車次日,該深度報道與消息稿、言論同步刊發(fā),形成了及時、多層次的新聞報道體系。該報道與從道路建設歷史、沿線百姓獲得感、項目建成意義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解讀,全面報道了這條高速公路的背景和重大意義,是一篇優(yōu)秀的新聞事件深度報道。 |
采編過程 |
文泰高速是記者多年跟蹤報道的項目,4年建設過程中,記者先后去過7次,這次通車報道,記者提前4天趕到現場,采訪了建設者、沿線百姓、政府部門,獲得了豐富的現場素材。組版過程中,《深讀》專欄的編輯精心編排,反復打磨標題;選用大全景照片,同時大小圖精巧結合,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主稿之外,還配發(fā)鏈接報道,介紹了浙江省交通網的重大工程,并解讀其意義、影響,豐富了版面的信息含金量。 |
全媒體傳播實效 |
文字稿及同期配發(fā)的多條視頻報道點擊量合計超過48萬。該報道先后被學習強國、央廣網等主流媒體平臺及多家省內媒體、行業(yè)類媒體轉載。 |
社會效果 |
報道刊發(fā)后,引發(fā)了社會各界對浙江交通建設的廣泛關注,大家紛紛關注在陸域“縣縣通高速”后,何時才能實現岱山等海島縣的高速通車。報道堅持實事求是,受到了從政府部門到其他媒體的一致認可——當時有些媒體特別是新媒體都寫的是“縣縣通高速”,在我們的報道發(fā)表后,有關部門的通稿特地修改為“陸域縣縣通高速”,眾多媒體報道后來紛紛進行糾正,凸顯黨報公信力。 |
?
?
下半年代表作標題 |
文泰高速公路通車,浙江進入陸域“縣縣通高速”時代?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 |
下半年代表作文字稿 |
12月22日,文泰高速公路開通。這條高速公路全長55.96公里,概算總投資約109億元。它地處浙南山區(qū),路程多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上,是目前省內地形條件最差、施工難度最大、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被譽為浙江“天路”。從2018年1月正式開工建設,1000多個日日夜夜,建設者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浙南山區(qū)的泰順因它作為我省最后一個陸域縣連入浙江高速公路網,當地37萬人迎來了希望之路、發(fā)展之路、幸福之路,浙江從此進入陸域“縣縣通高速”時代。 浙江“天路”如何煉成 2017年10月底,當文泰4標項目經理范遠林作為文泰建設大軍“先遣部隊”一員首次進山勘探時,迎接他的是比人還高的荒草?!案菊也坏铰淠_點。”范遠林回憶說。3年操勞,1986年出生的他已滿頭華發(fā)。 面對高山峽谷,首先要修筑大量施工便道才能抵達各個施工作業(yè)面。在前期勘察中,建設者們扛著儀器、拿著鐮刀在大山里跋涉,有時甚至要手腳并用,抓著藤蔓攀爬查看地形。實在難以到達的地方,他們請當地“藍天救援隊”專業(yè)登山人員協助,才完成了勘測。 腰上系著安全繩,在懸崖峭壁上打爆破炮眼、排危石、插桿、掛網……這是便道修建初期施工人員的工作狀態(tài)。他們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在峭壁深谷間,為56公里長的文泰高速,開辟出130多公里的施工便道。從高處看去,這些便道傍山臨崖,像扭來繞去的“麻花路”,步步驚心。 “最長的一條施工便道長19公里?!闭憬〗煌瘓F文泰指揮部指揮張仲勇介紹,前期建設難度異常巨大,作業(yè)人員本著“沒有條件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的開拓精神,開出了一條條運輸生命線,四個標段4461名作業(yè)人員和548臺機械設備才得以順利進駐,為主體工程全速推進打開了局面。 鑿開高山,還要橫跨深谷,洪溪特大橋,就是要“硬碰硬”,在被洪溪切割的峽谷間架起一座墩高177米、跨徑265米的矮塔斜拉橋,是整個文泰高速最難的節(jié)點工程。以樁基施工為例,洪溪特大橋主墩承臺位于陡坡懸崖上,施工樁基前需要進行樁基基礎及邊坡開挖和防護,僅駕駛挖機爬上山頂就用了近2個月。 洪溪特大橋是亞洲最大跨徑矮塔斜拉橋,南浦溪特大橋為浙江省高速公路同類型橋梁中跨徑最大的上承式鋼管拱橋,此外,國內首座波紋鋼腹板工字型組合梁橋飛云江大橋、采用波紋鋼腹板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鋼構的珊溪大橋、葛溪大橋、南山大橋,在文泰高速“橋隧俱樂部”的稱號背后,每一座橋梁的搭建,每一個隧道的挖通背后,都包含著建設者的一路艱辛。 “縱身絕壁深谷,跨越這最險的天塹……”12月21日上午,在即將通車的文泰高速洪溪特大橋上,一群來自浙江交通集團的文泰高速建設者唱響他們的原創(chuàng)歌曲《夢圓文泰》。 浙江交工文泰4標黨支部書記章長廣和他的團隊是這首歌的貢獻者,他們用4天時間自己作詞,請人譜曲,傾情演唱,簡單的歌詞飽含真情。章長廣介紹這首歌的來歷時熱情洋溢,毫不掩飾對自己團隊的贊賞。“我們是一個80后帶領的90后團隊,70%都是90后,主力是2017年和2018年的大學畢業(yè)生,才出校門即上工地,平均年齡二十五六歲?!蔽奶└咚偈且粋€挑戰(zhàn)性的項目,但正是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實踐中,這些年輕人快速成長。 37萬泰順人翹首以盼 位于浙江南端崇山峻嶺的最深處,泰順是全省最后未通高速公路的內陸縣。被重重大山封鎖,“出山”成為泰順人民十分迫切的一件大事,“飛躍”在浙之巔的文泰高速,將他們的高速夢照進了現實。 征遷是很多工程遇到的第一個難關。但在文泰高速上,卻是另一番景象?!霸旄咚僖鬟w的時候,我們開了聽證會,沒有一個村民投反對票?!蹦掀窒咚俪隹谶吷系男屡d村黨支部書記夏念藏說。以往最復雜的征遷工作,在文泰高速僅用了10個月就實現主線政策處理“清零”,成為全省完成主線政策處理用時最短的一條高速公路。張仲說:“極少有一項工程,當地百姓會如此配合。” 湯垟是羅陽鎮(zhèn)鶴聯村月山下自然村下面的一個小村莊,現在這里是高速的泰順出入口。以前從這里到泰順縣城是將近7公里盤山路,如今是1.2公里寬闊高速接線。“剛開始測量時,很多村民就自愿過來幫忙砍樹、開路。那是最悶熱的8月份,村民會熬草藥湯等他們來喝。這些年村民大都在外打工,山里荊棘叢生,小路都不好認,兩位80多歲村民大爺主動背上柴刀帶路?!柄Q聯村支書沈光青告訴記者,這是一條希望之路、致富之路,村民很支持它的建設。 村莊不遠處,有項目正在建設中:余姚客商投資2億元的明德學校;國宏地產投資6億元開發(fā)的商品房;投資14億元的浙南國際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yè)園;通往縣外的長途車站也將建起來.…… 對于泰順,交通限制一直是痛點??h投資促進服務中心林鳳超說:“我們接待的客商一批又一批,但談成的比較少。”去年有一家北京做葡萄酒的公司,認為泰順的海拔、氣候以及優(yōu)質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比較適合葡萄的生長,“來考察之后,他們覺得交通成本太高了,項目自然黃了?!蔽奶└咚俚耐ㄜ?,帶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暢通,也讓很多去當地投資的市場主體沒了后顧之憂。林鳳超透露,依托高速以及泰順周邊的毛竹資源,他們目前在做一個竹炭板的項目,與寧波的一家公司圍繞竹木加工展開了合作。 “路通了,我們的生意應該會好起來?!痹谀掀窒謇镩_飯店的黃加立現在對未來很是期待。他告訴記者,自己2015年到村里開店,由于交通不便,來人少,除前期投入,每年都要虧掉10萬元。 縣文旅局副局長謝碧石說:“高速開通后,南浦溪成為溫州到泰順的第一個景區(qū),只需1小時車程。”除了交通便利,高速建設本身就傳遞著一種信心。謝碧石提到,從文泰高速建設傳出消息開始,就陸續(xù)有旅游項目在文泰開展投資建設,比如建設中的礦坑冰城、玫瑰小鎮(zhèn),還有總投資166億元的氡泉項目等。 被稱為“橋隧俱樂部”的文泰高速,架起了33座橋,享有“中國廊橋之鄉(xiāng)”之稱的泰順,同樣有33座古廊橋,這是一種美麗的“巧合”。群峰疊翠,溪水潺潺,在南浦溪大橋,古色古香的木拱廊橋與之遙相呼應,從千年廊橋文化到“浙江天路”文泰高速,都印證著深山里交通出行方式的變遷。正如《夢圓文泰》所唱:“路是小康的鋪墊”,伴隨著大山之間美麗高速公路的橫空出世,泰順將踏上經濟發(fā)展的快車道。 12月19日,在即將通車的文泰高速公路上,“攜手奔向幸福路”慶祝文泰高速通車全民健身跑活動在文泰高速主線開跑,700多名項目參建者和跑步愛好者踴躍參與?!斑@條路,是37萬泰順人翹首以盼的”,不論是建設者,還是當地政府百姓,幾乎每個人都會說類似的話。他們盼的,不僅僅是這條路,還有它帶來的開放和發(fā)展機會?!皵y手奔向幸福路”,用這句來描述文泰高速的通車,恰如其分。 出行幸福感再提速 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初步統(tǒng)計,目前,我國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這3個直轄市和10個省份實現了“縣縣通高速”。面積小、多平原的京、滬、津三直轄市較早就實現了“區(qū)區(qū)通高速”。 今年元旦,文泰高速先行段泰順縣城至友誼橋段3公里開通,浙江實現了陸域縣縣有高速,不過因為這段3公里的高速路直接連通的是福建高速路網,所以浙江沒有宣布“縣縣通高速”。 過去一年里,這段路只是放行車輛并未收費。每天進出的車流達1700多輛,大都是當地南下福建、廣東的車輛,沿著這條路到壽寧半小時,到寧德不過一小時,到福州只要3小時,而泰順縣城到溫州走省道也要3小時。泰順人自嘲說“福建太近、溫州太遠。” 為何浙江“縣縣通高速”和周邊省份相比稍遲?除了浙江山海阻隔分割交通網的地貌因素外,市場因素是主因。 和周邊大多數省份由省里主導建設高速公路的體制不同,浙江的高速公路建設市場是個開放系統(tǒng),國有、民營、省里、市里、縣里都可以投資。這極大地豐富了高速公路的建設資金來源,但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經濟發(fā)達區(qū)域、收益好的高速公路大家搶著建,邊遠地區(qū)、深山區(qū)、投資效益差的高速公路項目難落地。 比如剛通車的文泰高速公路,概算總投資109億元,初期預測日車流在三五千輛,通車后預計每年要虧損五六億元。但高速公路對區(qū)域發(fā)展的貢獻,不能只看公路直接收益的賬。 省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秦詩立認為,浙江發(fā)展到現在,交通規(guī)劃要從效率向公平效率轉變,在交通規(guī)劃中補齊公平這塊短板。而這個公平,就是補齊像泰順這樣的欠發(fā)達山區(qū)縣的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的欠賬。 省交通集團挑起了重擔。作為省屬最大的國企、浙江交通建設的主力軍,在省里“十三五”規(guī)劃提出“縣縣通高速”后,它迅速聯合沿線市縣,籌措資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修通了文泰高速。而跨越東海灰鱉洋、投資上百億元的舟岱高速(舟岱大橋)也在省交通集團的牽頭實施下進展順利,明年有望實現高速通岱山本島。 如今包括高速公路在內的浙江交通基礎設施的規(guī)劃、建設愈發(fā)重視補上短板,精準服務浙江經濟發(fā)展。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浙江將基本建成“3個1小時”交通圈,即省域1小時、市域1小時和都市區(qū)1小時通達。 浙江人的幸福感正加快提升。 |
?
?
2020年每月第二周刊載作品目錄
月份 |
標題 |
刊載日期 |
1月份 |
平湖以黨建引領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紅色物業(yè)”,讓城市社區(qū)更有溫度 |
2020-01-09 |
2月份 |
浙江電商平臺糾紛率從5%降到0.01%以下——證據“上鏈”?定分止爭(備注:由于新冠疫情影響,正常采訪嚴重受阻,報紙版面縮減并全力投入抗疫宣傳,深讀欄目暫停3周,作品目錄順延至2月25日或2021年1月) |
2020-02-25 |
3月份 |
西湖大學相關研究成果登上美國《科學》雜志?深度揭秘新冠病毒侵染人體那一刻 |
2020-03-09 |
4月份 |
“融資暢通工程”實施一年來,小微企業(yè)獲得感幾何? 一個世界級難題的浙江求解 |
2020-04-07 |
5月份 |
“疫情下的浙江產業(yè)鏈觀察”(1)一季度業(yè)績逆勢穩(wěn)步增長,浙江重大裝備制造業(yè)——“重器”正過“萬重山” |
2020-05-07 |
6月份 |
政府購買服務,改善困難老人家居環(huán)境,浙江這項民生實事今年惠及6000戶——適老化改造,于細微處暖人心 |
2020-06-10 |
7月份 |
草坪黨課、咖吧黨課、云課堂……浙江青年宣講團新招迭出——“后浪潮音”,讓宣講更時尚更走心 |
2020-07-09 |
8月份 |
短短4個月,快遞四巨頭為何悉數將重點產業(yè)搬至桐廬——“三通一達”歸鄉(xiāng)記 |
2020-08-12 |
9月份 |
兩年建起110個政協委員會客廳,團結聯系對象涉及40多類特定人群——委員來“會客”?畫大同心圓 |
2020-09-08 |
10月份 |
我省首次發(fā)布《浙江精準扶貧報告》,42年來全省農民收入——從165元到29876元,浙江如何做到 |
2020-10-13 |
11月份 |
浙江服務型制造發(fā)展指數全國第一?“剛柔”相濟,浙江制造悄悄在“變臉” |
2020-11-13 |
12月份 |
從行政敗訴率全市最高,到入選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qū)?法治賽道上,桐廬這樣“逆襲” |
2020-12-07 |